自从2002年,由欧特克率先提出的BIM之后,其技术应用逐步在中华大地施展开来,加之政府近几年频频出台文件,其应用已铺天盖地,势不可当。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公路、铁路、房建、港口,不管是各阶段还是各行业,一些企业可能是真正嗅到BIM的价值气息,大刀阔斧开辟新路,主动出击;然而,更多的企业在探索中前行。每个企业在前行的道路上存在许多不同-----目标不同,步调不同,业务内容、方式方法不同,但痛苦、迷茫都是相同的。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现阶段只停留在施工单项技术实践、应用阶段,但BIM技术最终会落到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之中;管理,必定有信息化平台支撑,那到底怎么选择平台,选择哪种平台更合适?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企业的管理架构:
一个施工企业,一般具有2到3级管理架构层级,公司-项目部、集团-分子公司-项目部(如下图所示):

决策规划层:战略选择、组织调整、绩效提升、重大决策。
管理控制层:战略执行落实,包括: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集团化业务管理,如: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分子公司和控股公司治理。
业务执行层: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管理标准制定、项目策划、组织、执行与监控、收尾与风险预控;项目执行组织:执行项目全过程组管理,包括:资源配置、合同履行、采购管理、施工管理、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
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最底层为项目数据录入操作层(执行),中间层为数据汇总统计层(管理),顶层为数据分析决策层(分析)。
那么,我们可以十二字概括整个企业管理模式:底层执行、中层管理、顶层分析。
所有企业管理路线大同小异,具体到企业管理体系的落地,业务方向靠的就是具体的管理模块单元(如下图所示)------决策分析为方向,成本管理为核心,安全、进度、质量为保障,生产、经营、管理哪个都不能少。

管理平台我们基本弄清楚了,那BIM技术在管理平台中的位置在哪里?如下图所示:

每个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业务内容和各项指标不尽相同,再加之市场上的信息化平台与企业的吻合度相对不高,除了硬性的使用平台功能外,基本每个企业都会在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需求明确,业务规范的模块,短平快容易开发;但是,如果开发复杂模块,那么软件商不干,嫌费用低;开发简单模块,企业不干,花钱起不到管理效果;开发新业务模块,都不太想干,需求不稳定,总是在变化都没把握;如果运气更差的话,调整局部模块会涉及平台架构问题,没戏。那你说我们就不上BIM管理平台管理了吗?不!要上!
当国家BIM标准全方位落地时,企业管理目标明确时,企业标准化工作完善时,BIM技术过硬全员推广时,从市场上挑一套构建化组装平台(无码化拼装),企业内部培养一批熟悉软件项目管理的工程业务能手进行平台自行组装,到那时,高高兴兴的骑着你的山地自行车奔向山顶,想让雾霾挡住你的蓝天----都难!